談《老年病患看護中的牧靈工作》

教友生活週刊 編輯部 2007/11/25, 週日

【梵蒂岡電訊】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舉辦的第二十二屆國際會議於十一月十五日在梵蒂岡揭幕。為期三天的國際會議的主題是《老年病患看護中的牧靈工作》。


會議由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主席哈威爾‧洛薩諾‧巴拉幹樞機主教主持揭幕禮,他在致詞中闡述了教會對老年病患的關懷與服務,同時強調老年時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因為這是人的生命進入無限境界之前的關鍵時期。參與會議的有來自六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會中發表專題演講的則是來自二十個國家的四十位專家,他們要從老年病學、生物醫學、歷史、哲學、神學以及牧靈等方面討論老年病患的看護工作。
應聖座邀請發表專論的學者中,包括來自臺灣佛光大學的教授鄭振煌居士。鄭教授是西藏佛學專家,他翻譯的大作《西藏生死經》很受社會的重視。三天會議中,鄭居士將從佛學的角度談對生死的看法。
巴拉幹樞機主教在本月十四日舉行的記者會中說:「我們的國際會議在信仰和理性的嚴謹範圍內進行,探討的層次從科學到哲學,從哲學到神學,從神學到牧靈服務。」巴拉甘樞機主教又說:「由於會議的嚴肅性,所以我們要求對老年病患的整個處境先作精密的分析,取得完整的概念,瞭解什麼是人的真正幸福。有了這樣的結論,我們才能夠指出我們懷抱希望的理由何在。」
今天,全世界有三億九千萬人年齡超過六十五歲,到了公元二○二五年,這個數目將達八億,其中五億人口生活在平均壽命超過六十歲的國家,但仍有五千萬人生活在平均年歲不超過四十五歲的國家中,例如非洲的塞拉里昂共和國,這裡的居民平均活不到三十九歲。今天世界各國人民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是日本,那裡的女性平均活到八十六歲,聖馬力諾國內男性居民平均壽命達到八十歲。
本屆國際醫療牧靈會議第一天的議程是對老年病學與世界人口的分析;接著則檢討老年人遇到的主要疾病以及治療這些疾病的新藥方;再就是氣候變化對老年人的影響;國家的醫療衛生保健政策和立法,以及媒體在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最後是移民現象。會議第二天和第三天研討的議題分別是對第一天所提出問題的回應。在這後兩天的討論中,將從基督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猶太教各方面探討對老年和生死的看法。
會議於十一月十七日中午結束。散會之前,全體與會的專家學者由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主席巴拉幹樞機主教帶領,聯合晉見了教宗本篤十六世。教宗向他們發表了一篇熱心維護老年病患生命的講話,並以他的前任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為表樣,勉勵科學界、醫療界以及政界人士,不要陷入安樂死的誘惑。
教宗說:「安樂死的誘惑是死亡文化最危險的徵兆,這種徵兆在富裕社會中尤其危險。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經多次,特別是在他患病時期,提供信德和勇敢的見證,他邀請科學界和醫療界人士努力研究,預防並治療與年紀老化有關的疾病,絕不應該企圖使用某種縮短老年病患的生命的方式途徑,因為這樣的方式途徑事實上就是安樂死的方式。
教宗強調不使用安樂死雖然是科學界和醫療界人士的義務,但也是衛生保健工作者的義務,他們必須為人生各階段的生命、特別是為患病時期的生命服務。教宗指出需要有全面的承諾,好使人的生命不僅在天主教的醫院裡面受到尊重,也在任何醫療機構內受到尊重。
教宗更談到老年病患的看護問題,他說:「老年時期有明暗起伏的階段,這種現象激起一些疑問:老年病患的生活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當疾病的挑戰進入難堪的狀態,是否可以接受安樂死,以得到解脫,而不繼續維護生命?這是基督信徒不能不面對的問題。」
對這些問題,教宗強調:「陪伴老年病患、尤其是陪伴那些健康已經沒有復原可能者的人,必須面對這些問題。今天講求效率的觀念經常傾向於把這些受苦的兄弟姐妹排除在一邊,幾乎認為他們是社會的負擔和問題。但是對一個有人性尊嚴感的人來說,他知道這些鍵康處在嚴重狀況下的兄弟姐妹們應該受到尊重,受到支持。在必要時,使用安寧療護也是理所當然的。這種療護雖然不能使病患康復,卻能減輕由疾病所衍生的痛苦。除了提供必要的醫療之外,也應該顯示具體的愛的能力,因為病患需要瞭解,需要安慰,以及不斷的鼓勵和陪伴。」
最後,教宗向各國醫療牧靈專家學者說:「年老的人尤其需要得到幫助,使他們有意識地走完現世人生最後一段旅程,以安詳的心境準備死亡的來到,因為那是進入充滿慈愛的天父的懷抱的過渡。對基督信徒來說,面對疾病痛苦時,他們都受到邀請保持安詳,因為沒有任何事物,包括死亡在內,可以使我們與基督的愛分離。和基督在一起,可以面對並超越任何生理和精神的考驗,尤其在最脆弱的時候,更能體驗基督救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