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作者 管理員
- 分類: 2007年天主教醫師協會年會-宗教與醫學之整合
- 點擊數: 1463
引言:由於在2005年的,奧斯卡電影金像獎中有兩部片子點燃生命之火與登峰造極皆是有關探討『安樂死』的議題,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在歐洲有兩個因肌肉萎縮的病人皆要求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生命的新聞報導,這一議題再度引起相當的討論。
特別邀請輔仁大學生命倫理中心研究員寗永鑫先生指導,讓醫事人員對相關議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劇情簡介:
訓練師法蘭克(克林伊斯威特飾演)和至交兼教練的退休拳手艾迪(摩根費里曼飾演),及三十歲剛踏入拳壇的瑪姬(希拉蕊史旺飾演)一心要拜法蘭克為師,沒有受過正規訓練、客觀條件也差強人意的她,硬拗到了法蘭克教她,在一年半中,踏上了全球冠軍賽競技場,卻在意外中全身癱瘓。為了不想要失去那最後的尊嚴,她希望法蘭基可以幫她安樂死。法蘭基當然不肯,但是瑪姬的死意堅決,自己數次咬舌自盡,但是每次都被急救回來!瑪姬連死意都這麼堅決,最後法蘭基才決定幫瑪姬解脫!
寗永鑫先生就生命倫理的觀點提出的說明:
生命倫理學規範行為的分辨有積極規範與消極規範兩種:
1.積極規範 (positive precept) :就是運用智慧、理性所該行的善,也就是德行。
2.消極規範 (negative precept) :就是絕對禁止的道德行為,簡單地說就是禁令,亦即我們該避的惡。
生命的尊嚴永遠是最高的,不能將無辜者的生命取走,是我們天主教信仰的底線。先前有一案例,一位牧師的女兒,長期住院,需靠呼吸器運作維持生命,而且常怕感染。但後來將呼吸器移除後她能夠自主呼吸,故在保持讓她能不受感染的狀況下,她仍能夠活得很好,所以這並不是安樂死。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到過:『在任何情況下,不可以取消供應植物人的營養及水的維生系統』。在美國Terry 的案例,發稱車禍後十餘年,因是植物人狀況家屬要求拔除維生器,最後法官判決同意,引起了許多的爭議。
身為基督徒,我們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這十字架是苦痛的,不是快樂的。但祂將會幫我們扛這個軛,減輕我們的負擔。我們才會快樂的回到天主台前。藉著祈禱,幫助我們堅定做出好的決定,給我們力量幫助我們度過比較困苦的生活。
教廷信理部於1980年五月五日教會對安樂死的聲明與在2004年三月二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發表的演說,都是天主教針對『安樂死』立場的重要文獻。針對『植物人』狀態的這個形容,倫理與神學家提出『人不是植物』,而用PCU(Post-Coma Unresponsiveness )來代替這個稱呼。
反對安樂死合法化的學術著作非常多,尤其以Peter Saunders之論述最為完整,立場也與我們教會相當的一致,他提出了12個理由來答覆那些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理由:
1. 自願安樂死是不必要的,因為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2. 要求所謂「自願安樂死」的人,實際上很少是自主且自願的
3. 「自願安樂死」否定了病人在人生最後階段的成長
4. 安樂死暗中阻礙了藥學的研究
5. 不該因特殊案例而造就一項惡法
6. 自主權是重要的,但不是絕對的
7. 自願安樂死將導致「安樂死旅遊」(euthanasia tourism)
8. 自願安樂死會改變人民共通的良知
9. 「自願安樂死」違反了在歷史上醫藥倫理的公約
10. 自願的安樂死授與醫生過多決定別人生命的權力
11. 自願安樂死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不自願安樂死
12. 英國上議院在經過廣泛的調查之後,近來已建議對於安樂死的法律不要作任何變動安寧病房的設立,也是為了讓病人在生命末期能與天主建立另一種緊密的關係,準備面對天主的那一天。它肯定了生命與價值,不能剝奪了天主給予那人的生命。殺人就是否定天主給予那人的生命價值。即是消極規範所揭示的精神,無論如何,不可殺害無辜的生命 。
生命倫理的四大原則
(1)切勿傷害 (Do No Harm, The principle of Nonmalefience)
(2)行善原則 (The principle of Benefience)
(3)自主原則 (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4)公平原則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但它並沒有提到『不可去殺害一個人的生命』,這才應是最高的原則。只要牽涉到『生命問題』,則上述的倫理四原則就不適用,如安樂死、墮胎等,至於器官移植則不在此限。也不可用自主原則來看待安樂死,一位人沒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死亡,沒有死亡權。
避免安樂死就要有配套的方法。紐約樞機主教對AIDS病友說,你們是最幸福的人,體會愈久愈能接近天主。,經由生病過程能領受到基督的苦難;透過醫療行為去看到天主的愛。
生命倫理學規範是硬的,但要與信仰結合,才能去領會到天主的愛與生命的尊嚴,並在生活中去感受到天主的愛。
討論:
1. 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劇情,會美化角色,導演與編劇將故事劇情合理化以博取觀眾同情,但卻忽略了倫理教育與價值觀,影響了時下青少年普遍的道德觀下降,這也是我們福傳要努力的地方。
2. 身為教會的醫師,要如何的去理解教會的用心,去協助病人?
3. 電影中的神父實際上也清楚的表達了教會的立場。當法蘭克內心交戰不知是否應該答應瑪姬的要求時,他來到了教堂找神父。神父說:『像你這樣每天上教堂連著23年的人,一定是有自己無法寬恕的過失。』要他放手,一切交給上帝。『不管你是忘掉天主,天堂與地獄,但是如果做了,你將完全迷失,永遠找不到自己』。『他是在打一場看不見的仗,但是任何人都可能會輸』,他的至交兼教練的退休拳手艾迪這麼說。
4. 臨床醫師都會碰到這個議題,如何去維持這個價值觀?這個衝突是一定存在的。要如何的去面對?標準如何訂定?在藥物的提供方面,怎樣的狀況才不是過份負擔?Homecare並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負擔的。當病人需要這樣的照應,而過份負擔治療方法在經濟上是無法承受的。病人離開醫院後呼吸治療的設備如何維護?當社會福利又無法照顧到這一群時,究竟應如何處置?如何去界定?
5. 給予避免痛苦的藥和給太多的藥,與安樂死的方式是一樣的,都不可取。
有關教會對此議題的立場及論點說明,詳細資料請參考輔大神學院生命倫理中心甯永鑫老師題供之講義資料。